话剧《父亲》为什么能超越同类题材作品?

zhq 2025-07-20 阅读:9 评论:0
一般情况下,同类作品的叙事大多从健全人(如照护者)的视角或全知视角展开,《父亲》则另辟蹊径,通过碎片化、错乱的记忆闪回与现实交叉重叠,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眼中的时空具象化了……5月,上海·静安戏剧节“壹戏剧大赏”颁奖,话剧《父亲》荣获“年度大...

一般情况下,同类作品的叙事大多从健全人(如照护者)的视角或全知视角展开,《父亲》则另辟蹊径,通过碎片化、错乱的记忆闪回与现实交叉重叠,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眼中的时空具象化了……

5月,上海·静安戏剧节“壹戏剧大赏”颁奖,话剧《父亲》荣获“年度大戏”奖项。该剧由法国著名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 (Florian Zeller) 编剧,讲述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与女儿的故事。国内话剧版本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金士杰、田水等人共同出演,2024年首演,2025年7月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再度上演,并在国内多个城市巡演。

走进剧场,笔者见到座无虚席的盛况。在我身边落座的是一对风华正茂的情侣,他们正热烈讨论这即将开演的大戏。女孩说自己的爷爷有这个病,每次去爷爷家都被反复问有没吃饭,这让她很是心酸;男孩说朋友的奶奶也生了这个病,总感觉有人在偷她的东西……看来不少人身边都在发生类似的故事,因此大家选择来到剧场,希望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创造性的叙事方式

当前人类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欧洲是全球最早老龄化的地区,上海则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在此背景下,老人的照护渐成社会热点,其中认知障碍症患者因照护难度大而备受关注。艺术源于生活,涉及这一主题的文艺创作并不罕见。2010年,上海作家王周生基于自己的照护体验创作长篇小说《生死遗忘》,讲述女护士长凌德馨收留其患上认知障碍症的前夫的故事,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后被改编为同名话剧,于2014年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

中外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比较接近,但泽勒的《父亲》影响力显然更大。2014年,《父亲》荣获法国“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剧本,有多个舞台版本在全球超过45个国家上演,根据该话剧改编的电影《父亲》(又名《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多次获奖,国内重排的《父亲》在今年也获奖了。

为什么类似题材的文艺作品中,《父亲》具有更大艺术感染力呢?笔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其创造性的叙事方式。

一般情况下,这类作品的叙事大多从健全人(如照护者)的视角或全知视角展开,《父亲》则另辟蹊径,通过碎片化、错乱的记忆闪回与现实交叉重叠,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眼中的时空具象化了,这点最让观众感到震撼,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其次,剧中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人物间关系充满戏剧张力,也是其获得好评的重要因素。

泽勒是祖母带大的,也正是这位祖母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但在剧本中,作者舍弃个体经验,将患者的性别设定为男性。笔者以为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作者更擅长男性叙事。如果你去读泽勒的“家庭三部曲”(《母亲》《父亲》《儿子》),会发现“母亲”的人物塑造不如后两部中的“父亲”、“儿子”;另一方面,父亲在传统家庭中是权力的象征,这与患病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最后回归幼儿状态的衰弱老人形成巨大反差,加深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而个体的精神坍塌与家庭权力结构反转交织在一起,也使得作品的意蕴更为深厚。

超出原著设定的亮点

在泽勒的剧本中,关于如何体现父亲病后所体验的时空错乱,他这样提示道:“随着情节的推进,客厅里的摆设将一一消失,最后变成一个空无一物、中性的空间”,这句简略的交代对舞台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话剧《父亲》对此的处理则颇具创意,可以说超出了原著的设定,成为一大亮点。

舞台是旋转式的,可以不着痕迹地让物品逐渐减少,并给观众增加新奇的体验。当舞台缓慢旋转到约30°,观众的心理与剧中人物拉近了,对“父亲”感同身受,那个本来坚实无比的世界在这一刻开始倾斜,记忆与现实的无序重叠有了真实的感知。当舞台转到90°,女儿在舞台(走廊)前方有一段独白。由于剧中父亲视角带有悬疑色彩,吸引到观众更多注意力,女儿的视角相对被忽略了,她在照护中的艰辛被表达出来的非常有限,而这段独白是她难得的高光时刻。

即将剧终时,还有一次90°的转台。观众坐在舞台前方,仿佛在走廊的尽头,看到父亲不停地穿梭于不同的房门中,反反复复,迷茫而困惑,像误入迷宫找不到回家方向的孩子。最终,舞台定格在一间空荡荡的病房,这是父亲最后生活的地方。舞台不同的旋转方式,给予演员更多的演绎空间,也让观众有更多机会参与进来。

演员精湛的表演是话剧的另一亮点,它让观众很快就沉浸在剧情中。剧中人物造型可以看出参考了电影版《父亲》,尤其那位活泼可爱、穿着彩色条纹衣服的家庭护工劳拉,但在表演上与电影版又有不同,各有千秋。整体上,话剧版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演员(尤其两位主演)的表演相当自然,仿佛是从日常生活中走出来的,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平淡而真实。

共享艺术之美,艺术理应无障碍

在剧场领到话剧《父亲》的资料,其中一页是“导盲犬进剧场”的宣传海报。笔者了解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国内首家接受导盲犬的剧场,缘起是2013年创排话剧《推拿》时,制作人及主演邀请视障人士及导盲犬来观剧。以此为契机,话剧中心逐步完善剧场设施,于2021年正式启动“导盲犬进剧场计划”。近年来,上海在推进无障碍环境方面做了很多改进,但残障者进入剧场的还不多,尚有可提升空间。就笔者此次观剧体验而言,字幕的缺失可能是个问题,因为听障者(包括听力减退的老年人)对字幕的依赖较大。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目标之一是让有各种障碍的人能融入进来,共享艺术之美。这也是话剧《父亲》给观众带来的启示,每一个人终有一天都会老去,生命的“叶子”将一片片剥落,进入“残障”状态,依赖于他人的照护。正如剧作者泽勒在访谈中反复提到的,“我们在同一条船上,有着同样的恐惧”,但只要彼此站在一起,我们就会“记起自己并不仅仅是孤独的个体”,于是观众也就在感受生命无常的悲凉时,心中存有一丝暖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记者|赵阳戈 一家“接地气”的公司将要亮相联交所。近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联交所,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来源:联交所遇见小面成立已11年,开店增至380家,2024年卖出了11亿元的营业额。盈利方面,虽说在2022年因疫情录得亏损,但2023年实现扭亏,2024年有逾6000万元的净利润。 据了解,遇见小面还将继续扩张,2025年、2026年及2027年,计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海外分別新开设约...
  •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领域迎来一波强劲复苏,但在近期市场调整中也出现了波动。不过,创新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类似于DeepSeek,未来市场会更加认知到中国创新药从追赶到超越的实力。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基金经理...
  •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了解,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19日开幕,台湾地区方面迄今没有收到与会邀请。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即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中国台湾地区在未经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世卫大会。台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地区参加世...
  •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5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免签圈”扩容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利好发展。当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平台上入境游订单量比去年增长接近翻倍。新增的五国入境游潜力巨大,今年以来阿根廷入境游...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这需要央行采取更透明的沟通方式。   鲍威尔在启动对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五年一次的评估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公众更广泛地理解经济普遍面临的不确定性,” 鲍威尔在华盛顿的演讲中表示,并预测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