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一路长虹的行情“见顶”了吗?
Wind数据显示,银行指数已连续三日下跌。7月15日、16日、17日,银行指数分别下跌0.96%、0.48%、0.28%。而在此前的7月13日,银行指数最高报7927.8,创下历史新高。

银行指数近期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此前,银行指数上涨已久。Wind数据显示,去年9月12日至今,银行指数上涨48.43%;今年以来,银行指数上涨19.07%。
“本轮银行股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资金的推动。包括险资在内的资金,面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滑,经历了资产荒的局面。银行股因为其盈利能力和稳定的分红,在不确定性之下提供相对的确定性,成为资金的‘宠儿’。此外,公募基金的配置提升,也支持了银行股的走势。”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对澎湃新闻分析称。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也对澎湃新闻表示,经济复苏预期强化,叠加政策层面降准、存款利率下调等利好释放,促使银行股一路走高。
如今,银行指数接连下跌,部分银行股东逢高减持,银行股未来行情如何走?
股东“逢高减持”或在短期内影响股价
澎湃新闻注意到,部分银行股东的“逢高减持”引发了市场担忧。
7月15日、7月13日、6月22日,杭州银行(60092.SH)、齐鲁银行(601665.SH)、长沙银行(601577.SH)分别公告称,中国人寿(601628.SH)、重庆华宇集团有限公司(齐鲁银行第七大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沙银行第四大股东)拟减持其不超过5078.943万股、6043.81万股、3700万股。杭州银行、齐鲁银行、长沙银行股价均刚刚创下阶段性新高。
不过,也有上市银行股东依然选择增持。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仅6月至今,便有浦发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江苏银行、华夏银行大股东或高管增持。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投资顾问李孟祖对澎湃新闻表示,当下有个别城商行股东减持属于个案,并非银行股东的普遍行为。
田利辉认为,此前推动银行股上涨的核心逻辑,如经济修复预期、政策宽松,尚未根本改变,但近期大股东“逢高减持”叠加市场风险偏好回落,短期内扰动了投资者信心。此外,后续经济复苏若不及预期,或地产政策未达市场预期,都可能削弱对银行股支撑。
“短期看,减持与市场情绪波动可能引发调整,但银行股上涨逻辑仍依赖基本面改善,如息差企稳、不良率下行。”田利辉说道。
王昕杰也认为,大股东的“逢高减持”确实造成了短期银行股的波动。不过,净息差在降息的背景下持稳,以及仍然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可观的分红,仍然可以支撑银行股的上涨。在没有明确出现交易主线的当下,很难就判断本轮的行情已经结束;在短期估值下降的背景之下,银行股仍然会吸引资金配置。
长期走势有赖银行盈利能力
除去短期震荡,市场对银行股长期走势亦有分歧。
方正证券近期研报指出,分歧的焦点在于最近几年银行股价走势与财务数据基本面走势不匹配。从财务数据看,银行板块整体ROE最近几年一直在下滑,目前已经跌破了10%。银行板块盈利能力下行的背后,是信贷增速的下行和净息差的收窄。
从长期看,银行股走势与基本面,以及银行盈利能力有关。
田利辉认为,在净息差持续承压背景下,银行盈利能力成为核心变量。若二季报显示成本端优化,如存款定价改革见效、资产质量边际改善,或不良生成率下降等,则有望支撑股价;反之,若利润增速放缓或资产质量恶化,可能加剧抛压。
王昕杰分析称,银行盈利空间依然得以保障。他表示,银行股的基本面一直是支持其走势的主要因素,尽管净息差走低,但是在降息背景下,净息差已经出现企稳态势。银行的利润和M2增长息息相关,在货币政策仍然适度宽松的背景下,银行的盈利空间仍然可以得到保障。
不过,王昕杰提醒,未来要注意两个因素,一是市净率(PB)估值,如果PB达到1或之上,银行股的估值可能已经达到很贵的状态;另外,风险偏好的提高,可能会引发潜在的行业轮动向成长板块偏移。
除银行盈利能力外,增量资金的涌入也是支持银行股上涨的逻辑之一。
李孟祖表示,从目前市场资金流向来看,险资等长期资金仍在逆势增持。因为目前阶段无风险利率下行,存在“资产荒”,市场资金都在寻找优质的资产,银行等一些高股息高分红的资产仍然是保险资金配置的主要对象。市场对于净息差缩减有所担忧,险资配置银行节奏可能有所变化,部分机构可能会阶段性减缓银行股配置转向挖掘一些其他红利资产。但是,险资长期配置银行股的逻辑未被破坏。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在持续低利率环境中,当前银行板块行情某种意义上出现了“股息率>利率”(d>r)的持续推动力,即只要银行板块股息率高于无风险利率,则行情就可能延续。从目前情况来看,低利率环境短期内较难改变、经济韧性对银行基本面有支撑、当前银行板块平均PB约0.7倍绝对估值依然很低,银行板块行情或仍将持续。
7月17日,杭州银行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为首家披露半年度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其中显示,2025年上半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归母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7%。截至2025年6月末,杭州银行总资产22355.95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51%,首次与净息差出现“倒挂”。
细分板块怎么看
在银行股后续仍可能走强的情况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几个细分板块的后续走势或将如何?
王昕杰认为,相较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更加注重在区域内的发展,各区域之间发展增速有所区别,基本面也各不相同,导致相关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有所不同。相较而言,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凭借其跨地区优势,稳定的议价能力和净息差管理,可能在基本面方面更加具备韧性。
田利辉认为,国有大行受益于政策托底和高股息率,或维持稳健;股份行方面,若区域经济修复超预期,股份行可能跑赢;城商行、农商行受地方经济拖累或分化,需关注区域信贷需求和监管政策倾斜。总体看,板块表现将呈现“大行稳、股份行优、中小行慎”的格局。
中泰证券近日研报表示,投资者可关注拥有区域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以及符合高股息稳健逻辑的大型银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